2021年移动支付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的主要消费场景

发布人:百里聚合支付  发布时间:2022/3/23 16:52:45
中国银联近日发布了《2021年移动支付安全调查研究报告》,这是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连续15年跟踪调查全国消费者移动支付安全行为的情况。报告显示,受访者使用二维码的支付比例继续提高,比去年提高了11%,已超过90%。
移动支付基本涵盖了人们生活的主要消费场景。研究报告显示,在这些场景中,商场、便利店和餐饮中的大型实体商户更为活跃;公共支付(水、电、煤、网费等);小贩、蔬菜市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店;交通(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火车等);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等,受访者覆盖率超过60%。在移动支付验证方法中,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方法的认可度最高,利用率已超过数字密码验证方法。
银联
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移动支付有四大新特点:
首先,移动支付有利于城乡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景,城乡受访者的收入和移动支出呈现差异化趋势。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新电子商务受访者。社区团体购买场景城市居民活跃,收入和移动支付支出双增长;四、五级城镇受访者更喜欢直播购物,但收入和移动支付支出双下降。
二是受访者人均损失金额有所下降,但受害者范围有所扩大。跑分和网络赌博受损情况明显改善,受损人群比例和损失金额明显下降,直播诈骗和虚拟货币炒作受损人群广泛。
三是睡眠卡隐藏账户风险,卡贩卖风险治理面临新挑战。在遭受资金损失的受访者中,3%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出借银行卡牟利,主要集中在学生、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等群体。
第四,改善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采访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的问题有所改善。其中,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受访大学生群体平均遭受三种以上侵犯个人权益。
1.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深度布局普惠城乡。
2021年,移动支付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景。受访者数据显示,实体零售和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电子商务和新鲜电子商务)仍是消费频率突出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级以下城市对移动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一线城市居民月移动支付支出超过5000元,月平均消费占80%以上。五线城市居民月移动支付支出超过3000元,占月消费的90%。
2.人均损失金额有所下降,但受骗人群范围有所扩大。
调查显示,受损群体人均受损金额减少约270元,但受骗群体比例较2020年增加6%,约占总人数的1/7。其中,00后、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农民、网店老板、企业主、自主创业者、服务业等受损人群比例较高。从欺诈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网络直播和虚拟货币投资。数据显示,约11%的受访者遭遇过网络直播欺诈,平均损失超过3500元,其中老年人遭受大量欺诈的损失比例较高。在参与虚拟货币活动的群体中,45岁以上的群体。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学生等群体排名靠前,因此上述群体的损失比例高于平均水平。
3.非法买卖账户暴露新风险账户治理挑战。
在国家放、管、服政策的指导下,监管部门继续推进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流程,取得积极成效。相比之下,各种犯罪活动都是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转移非法资金、购买和获取他人账户。在做好账户服务的同时,防范和控制账户交易风险已成为支付行业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新问题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同时申请了多张银行卡,其中一些因为利用率低而成为睡眠卡。调查显示,多张睡眠卡的受访者更容易遭受资金损失。3%以上的受访者借银行卡牟利,00后小微企业主和自主创业者比例较高。同时,借银行卡的人损失概率较高,损失金额较高。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办理银行借记卡数量过多的受访者更容易出现睡眠卡,这与账户风险有关。其中,拥有10张以上银行卡并遭受损失的受访者人均损失超过3000元,高于受害者平均损失的50%。
4.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所改善,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
受访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全年未遭受权益损害的受访加了3%。其中,消费者反映的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和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所改善,受害人群比例分别下降6%和10%。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大学生是感受到个人权益侵害最多的群体,平均会遇到三种以上的侵害行为。